首页>>新闻中心>>垦区动态>>文字

深化改革自我重塑 全力打造行业一流企业——永新畜牧集团三年改革发展纪实

发布日期: 2025-04-27

近年来,永新畜牧集团按照农垦集团的决策部署,以成本极限运动为引领,持续推动深化改革、强化创新,在战略、管理、创新等方面进行自我重塑,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坚定朝着把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目标迈进。

从2021年至2024年,永新畜牧生猪出栏数量从142万头跃升至430万头,年平均增幅达44.7%,在全国排名从第19位攀升至第12位。多项生产指标接连刷新纪录,荣获多个国家级、自治区级科技成果奖项,在打造行业一流企业的征程中,书写出让职工群众满意的闪亮答卷。

永新畜牧集团良圻第五原种猪场保育育肥场

 

坚持重塑发展战略

以成本极限运动迈向行业一流

若将时间回溯至2021年,截至当年9月,猪价自春节后一路下滑,跌至近十年来的历史低点。彼时,行业产能持续释放,大型企业集团间的竞争愈发激烈。相较于行业一流企业,永新畜牧集团存在生产成本高企、采购销售权力分散、管理基础薄弱等突出问题。

面对发展困境,永新畜牧集团党委将打造行业一流企业作为公司的重要战略任务,全力以赴强化内部降本增效、提质增效,确保在相同市场环境下,实现盈利优于同行、亏损少于同行。

召开成本极限运动再提升启动会,启动部署成本极限运动再提升重点任务

建设一流生产体系。部署开展成本极限运动,促使全员树立成本意识,强化全环节精细化管理。推进母猪高效管理、公猪站数字化管理、育肥猪降成本管理、猪群健康管理“四大攻坚行动”,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公司领导、职能部门、博士团队挂点联系帮扶,新老公司结对互助,成立区域党建联盟协同合作,邀请国内外专家开展技术交流,全面向行业龙头企业对标学习,关键生产指标得到大幅提升。

创新育肥管理体系。改革内部育肥管理模式,全面推行承包制,生产指标与个人绩效实现深度绑定。在外部,通过“公司+农户”整合片区资源,统一开发和管理农户,进一步规范销售结算环节,提升管控效率,助力降本增效。育肥猪FSA指数提升16.28,育肥增重成本降低1.39元/kg。

改革采购管理体系。大刀阔斧改革采购机制,收回采购权力,实现饲料原料、兽药疫苗、综合物资、物流运输、饲料加工等板块的集中采购,降低成本超2.5亿元。不断提高饲料代加工的质量与效益,全面推行增重饲料成本考核,并开展全成本考核试点,进一步提升综合管理效益。

扛牢稳产保供担当。3年来,公司生猪出栏数量超1100万头,持续保持增长态势。向港澳销售活猪33万头,圆满完成自治区国资委和农垦集团下达的目标任务。2024年9月,依托公司交割库,完成广西首次生猪期货交割,赢得自治区党委金融办、自治区证监局、大连商品交易所的高度认可。

随着一批关键性、引领性改革措施的落地实施,公司生猪全成本已进入行业先进行列,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首次荣登“2024中国农业企业500强”榜单,位列第119位;并入选“2024年十大中国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行业20强”,以过硬成绩交出亮眼的发展答卷。

 

坚持重塑技术体系

以科技创新活力塑造发展优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永新畜牧始终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持续深化改革,强化核心技术研究,加快智能化转型步伐,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永新畜牧集团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共建农业农村部华南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广西工作站

构建企业内部科技创新新生态。持续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拥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员工1275人,其中博士9人,硕士研究生近100人。强化牧业研究院科技创新中心定位,明确博士团队引领与下属公司实践相结合的机制。每年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评选、“揭榜挂帅”行动等,形成“大家敢创新、大家会创新、大家善创新”的浓厚氛围。近三年,永新畜牧研发经费超3亿元,开展6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效益提升2亿多元。

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参与和全力推进国家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以及自治区级科研项目,坚定不移地加快生猪自主育种进程。针对华南地区高温高湿的环境特点,培育出适应性强的猪新品系或新群体,对华南乃至全国养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意义深远。积极探索陆川猪提纯复壮,大力培育永新黑猪新品系,其性能指标达到国内同类品种前列。始终致力于建设公司健康养殖体系,参与完成的《生猪主要疫病养殖场净化技术》入选中国农业农村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坚持产研融合科技成果转化。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建教授工作站,与华南农业大学联合成立生猪产业研究院和科研平台等,汇聚强大创新合力。积极组织各领域优秀人才申报、参与、创建、负责国家级、省部级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工作室。截至目前,公司建立全国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个,创建省部级技术创新中心1个、各类研发平台17个。

而这些,仅是永新畜牧全力推动科技创新的部分成果。随着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为公司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模式、新动能,在实现降本增效的同时,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坚持重塑组织机制

以全面深化改革提升治理水平

面对行业竞争的空前激烈以及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永新畜牧集团党委秉持实事求是、守正创新的原则,先后提出解放思想、内控管理、重组整合等一系列管理机制改革举措,形成了齐心协力、步调一致推进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

强化全环节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不断拓宽视野、提升境界,多层次组织干部职工“走出去”,到先进企业对标学习,全面优化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和流程,全链条开展成本压控,部分优化举措已初见成效。同时,“请进来”专家开展辅导,切实增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针对性。

明确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各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推动治理主体履职尽责。健全公司制度体系,公司层面出台、修订140余项制度;启动“风险、内控、合规”三合一体系建设,对公司全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顺利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双百”企业改革、历史遗留不规范股权清理等任务,治理能力和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改革成效显著。

围绕构建与行业一流企业相配套的现代企业治理体系,大刀阔斧推进优化重组,着重将本部打造成决策中心、营销与采购中心、人力资源管控中心和风险防控中心,将下属公司转变为生产中心和成本控制中心。优化调整本部机构编制,分设招标采购中心、市场营销中心,种猪事业部、育肥事业部,增设资产经营部。按区域优化重组9家下属公司,形成发展“一盘棋”的新格局。

全面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实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常态化。全面引入竞争机制,管理岗位竞争上岗成为常态,各级公司累计新聘任管理人员215人,其中竞争上岗183人,推动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全面推行经理层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创新实施各级管理人员生产经营责任制。坚持分类管理薪酬,管理人员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生产人员推行产量工资计酬制,让实干者获得丰厚回报。

自改革以来,永新畜牧着力打造“红色引领 牧业先锋”党委品牌,设立“牧业先锋岗”“牧业先锋责任区”,组建“牧业先锋队”,作为生产一线克难攻坚的战斗堡垒和发挥模范作用的前沿阵地。积极推进构建红色引领、科技引领、品质引领等工程,推动党建工作由建强提升向提质换挡转变。坚持加强清廉牧业建设,推动廉洁文化深入场区、深入职工、深入家庭,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在遵规守纪中改革创新、干事创业。

 

坚持重塑企业文化

以建设幸福永新激励担当作为

为满足一线职工的用餐需求,永新畜牧集团下属公司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整早晚餐菜谱。螺蛳粉、盐焗鸡……一道道特色菜品丰富了职工的餐桌,也温暖了大家的心。

近年来,公司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突出员工主人翁地位,倡导共建共享、共创共荣,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增强。

猪场开展文艺汇演,不断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特色文化凝聚力量。以奋斗者为榜样,每年开展“牧业先锋”“优秀共产党员”等评选活动,挖掘模范典型人物事迹,使“艰苦奋斗、勇于开拓、敢做善成、团结奉献”的企业精神深入人心。新华社、《农民日报》《中国农垦》等主流媒体持续关注、聚焦报道,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发展空间持续拓展。打通跨部门、跨岗位的发展通道,建立生产人员层级管理及技能等级认定体系,广大员工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待遇有保障。创新培训机制,持续开办“牧业大学堂”,探索建立内部讲师评聘制度;推广使用“牧业大学”网络学习平台,累计在线学习超2000人次,员工能力素质整体提升。

亲切关怀如家温暖。以各类节日为契机,举办春节共吃团圆饭、元宵齐聚闹游园等活动,还有集体生日、球类比赛等,丰富职工生活。大力推进惠民实事,完善职工宿舍、文化阵地等设施,巩固提升夏送清凉、免费体检等后勤保障,让越来越多的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在永新畜牧,一份小小的调查问卷,最初可能只是改变了职工的饮食,但推而广之、潜移默化中,却催生了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激发了全体干部职工爱岗敬业的巨大潜能和干劲。公司党委的深邃思考和战略谋划,在这片土地上转化为生动实践。一项项改革有序推进,一个个任务顺利完成,让永新畜牧的发展步伐愈发稳健,绘就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动人图景。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站在新的发展阶段,永新畜牧将对标新使命、新定位,秉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的理念,勇挑重担,加快发展,坚决扛起集团公司营收、利润“双支柱”的使命,以优异成绩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建设全国一流食品企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覃瑶/ 文   永新畜牧集团/图)